個案症狀:情感失敗症候群
治療法:存在主義理情治療法
案主自白:
她離開的那天夜裡,我試著想像未來。
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時光嘎然而止,
我無法接受,無法取代這一切,
只有無止盡可怕的空虛。
從現在起生命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雖然我們曾經一直握著彼此的手,
但我知道,我將看著彼此的身體漸漸變成陌生人。
我們之間築起一道牆,注定彼此分離。
也許幾年後,我將在街角與她相遇,
我們將輕描淡寫,帶上面具,說著毫無意義的寒喧,
我們再也無法觸及純粹的生命,
失去屬於我們之間的「純真」。
我就如同一個看完愛情悲喜劇心碎的觀眾,
有著滿腹的無法表達的感受,
知道心裡感觸很深,但卻無法觸及。
即便這是如此痛苦,而我寧願面對現在,
而非不斷的重演我們之間的猜疑。
責難自己和恨她為何要在這個時候離去,
氣她忘記了「相信」。
生氣與懷疑消融在哀傷的情緒裡,
再見了
我獨自站在路中央,
就像一個困惑的作家,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書中的角色,
只知道要殺光他們..............
幾天過去了,我沒感覺。
受到打擊卻喪失了感覺,
用心理學的話來說,這代表打擊的確很大。
我認得她的語氣和文法,
她的影像浮現在我眼前,還有專屬於她的味道,
以及我所受到的創傷..............
我開始哭泣,所有的情況都確定了,記憶變成過去。
我被刺痛心緋的感覺淹沒,所有我投注的心力、信任與情感
都在未經我同意下宣告破產,
她沒有給這感情一個機會,下了判決,
我心裡明白任何辯解都沒有用,
我們間的約定幻化成空,將烙印在我心中,
成為我掙脫不了的枷鎖。
她怎能如此「不道德」!
諮商員分析:
以道德言語拒絕愛的情況經常發生,
我們會用「對與錯」這類型的文法句來將愛情歸類在道德的範疇。
拒絕的人被歸類為邪惡的惡魔,而被拒絕的一方化成善的天使。
在人際間的互動間存在著許多類似的愛情道德論述,
假定她信裡說出她心裡真正想說的,
她從道德的觀點傳達她無法相信並承受我複雜沉重的思想,
所以她結束我們間的情感。
她以為這使她成為一個比我更沒有價值的人,
而我這個人,卻仍然覺得可以愛她。
不論拒絕本身多麼不幸,
我們真的可以將愛等同於善良,而拒絕等同於殘酷?
我對她的愛是道德,而她對我的拒絕又是不道德嗎?
根據康德的看法,道德的行動之所以道德,
主要是因為其出發點為責任,不顧行動涉及痛苦或是快樂。
只有當我做事不考慮得到任何回饋時,
我的行為才符合道德。
「因為任何稱的上道德善行的行為,光是符合道德法則是不夠的,
它必須是因為道德法律緣故而完成的。」(康德,1964:38)
康德理論的本質是從行為「動機」去界定道德,
只有純粹為愛而愛的愛情,才是有道德的愛。
說她「不道德」,
因為她竟然拒絕一個每天只想照顧她、
鼓勵她、支持她的人。
但她就應該因為拒絕而遭受到「道德的指責嗎?」
當我們拒絕別人勞心花錢的禮物確實該受到指責,
但如果給禮物的人所產生的喜悅,跟我們接受禮物時所產生的喜悅
一樣多,那真的需要提到道德語言嗎?
如果愛是在自私的動機下付出,那麼至少在康德學派眼中,
這就不是一件道德的事。
難道我愛她、費盡心裡為她準備禮物就比她來的優越嗎?
當然不是,因為我如此做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我並沒有迫害自己,我會如此做,完全是因為我喜歡,
因為這「不」是一個責任。
我們花時間進行功利主義式的愛情,我們依個人的喜愛做道德判斷,
而不是依「先驗」的價值。霍布斯(Hobbes)提到:
「每一個人把自己喜歡的稱之為善,不喜歡的叫它為惡,因為每個人
的喜好不同,她們對於善與惡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所以沒有一樣東西
是絕對的<純粹>(agathon haplos)」
此案例正犯了傳統倫理學上的謬誤,
要快樂還是要痛苦,就看我自己怎麼在她身上貼標籤,
我是個自我中心的傳教者,依個人利益來判斷這個世界與其責任,
我的道德標準只不過是我個人慾望的昇華,
如果真的有柏拉圖式的錯誤的話,這就是了。
案主會在自以為是的絕望頂峰,
「難道被愛不是我的權利,愛我不是她的責任?」
她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
有她在我身邊就像我的自由和生存權利一樣重要。
如果我們的政府向我們擔保人有絕對的自由與生存權,
為什麼它不能擔保我有愛的權利?
為什麼政府重視我一點都不在乎的生存權和言論自由?
沒有人給予意義與幸福的生命要來幹嘛?如果沒有被愛,
也沒有被傾聽,那麼生命還有什麼意思?
被人拋棄的自由算哪門子的自由?!
但是,在愛情中怎麼講權力?怎麼強迫她人基於責任去愛?
難道這不是一種愛情恐怖主義,浪漫法西斯主義?
道德必有它的界線,那是法院的事,不是夜晚鹹鹹的淚水,
不是浪漫主義失去愛情的心痛。
難過不能和指責連結在一起,
痛苦逼使人去找尋禍首,(賭氣不想知道的謎題)
但是責任不能全推給對方,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否定的自由,
一個原始的、悲劇性的信念使人們覺得可以把怒氣與悲傷歸咎她人,
但那種責怪與選擇性有關。
一個人不會因為一隻狗不會講話而生氣,同樣的,
你不能因為愛或不愛而責怪愛人,
因為那不是她的選擇以及責任。
只不過,被愛人拒絕比狗不會講話更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她曾經喜歡過,
怪狗比較容易,因為狗從來就不說話,
但是她確實曾經喜愛過,就在不久前,
所以「我無法在愛你了」這項聲明最令人難以接受。
結論:
想要被愛的傲慢只有在愛沒有回報時出現,
孤獨的面對自我的慾望,沒有對錯,超越善惡,
赤裸裸的要求:「愛我!」
為什麼?
只有最卑微的理由:
「因為我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