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想型的建立我認為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而每個人天生本能的就會建立所謂好惡喜愛的不同
這畢竟是很抽象而且具感覺性的
硬是要具體化為某種理想型的條件個人以為應如是
1.以具體事件表達
2.以某些特定人的特徵陳述
3."感覺對了就行"作為口號

而這三種對理想型的詮釋方式
在時光逐漸流逝之下
時空環境與生命的歷練及流浪的體驗下
會逐漸產生理想型的"典範轉移"
這也有幾種不同的修正方式
1.自我定位的修正或者堅持完美主義者
2.依據特定目標的修正
3.階梯理論
4.物競天擇論
第一種型式屬於對自我期許高的
俗稱寧缺勿濫,對於理想型有莫名任性的堅持
優點高度理想主義,缺點完美的人難預見
解決方法:(1)老豬所提的成為自己的理想型(2)流浪旅行歷經(3)嘗試玩BAR

第二種類型屬於務實的理性主義者
由最接近自我理想型的對象中修正自己的理想型達到合置的目標
優點:務實且有多種對象可供選擇 缺點:某些根植的條件必須配合改正
修正的方式可參考老豬在"失衡"一文中所提出的論點一起成長配合

第三種階梯理論
大致上來說類似於上述,不過這類型較為被動
下修自己的理想型,來增加自己的選擇權
優點:實力遠優於對手 缺點:想開BAR卻只會玩餐廳
建議修正方法: 同理心真誠的接納對方的優點和缺點
不斷的挑剔只會讓自己在階梯裡論中的層級下降
有勇氣的付出和發掘對方的優點
會讓雙方都有更多火花

第四類型基本上來說就是處在"不知道是否該修正理想型"的狀態裡,
而順其浮浮沉沉,
即是理想型與現實有了差距
而卻又不知道該不該修正或者說捨不得修正
而讓自己陷於矛盾又不知所措的沉淪情況
這屬於特殊類型
一方面可能是對於感情投入過多的期待和理想
另一方面可能時空環境因素阻斷體驗生命的機會
縱使修正了也很難擺脫某些因素的糾纏
也就成了"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
只能看命運的安排了
基本上並不全然歸咎於這類型的人
他們缺乏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照Maslow的研究來看自然無法以
高層次追求自我實現來克服低層次需求的未滿足
而沉淪在兩性關係中分分合合無法找到定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thanwuman 的頭像
ethanwuman

新月

ethanw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